石雕文化

关中石刻与富平墨玉

时间:2013-12-14 11:4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贞观十年(公元636)文德皇后病逝葬于昭陵后,唐太宗李世民诏令把他跟随唐高祖剪灭群雄,平定天下先后乘骑过的六匹战马雕刻在青石上,陈列于陵前。六骏雕成后,太宗又为每匹战马题写了赞词,并由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昭陵六骏中的二骏,即保存最好的“飒露紫”和“拳毛骗”,在20世纪初,被一帮利欲熏心的军阀和文物贩子共谋倒卖到海外,后来被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以125万美元购得,至今仍收藏于该馆。当时剩余的四骏亦惨遭“肢解”,在盗运途中幸被民众发觉截获而留在国内。这段历史,遂成为国人心中永远之痛。聊可告慰的是,据近日媒体报道,经陕西省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多次会谈,昭陵六骏在离散90多年后的2010年有望在古都长安重新团聚。日前,西安市赴美修复昭陵二骏的文物专家,已抵达美国,将对二骏进行全面修复并进行学术交流云云(综合《西安晚报》有关报道)

  读罢这条消息,作为富平人的笔者,在为昭陵六骏可能重新团聚深感高兴之中,亦为富平墨玉石感到骄傲:因为昭陵六骏原是雕刻在高二点五米,宽三米,厚零点三三米,重约三吨多的的青石板上--而这青石,是富平特产墨玉石的一种。据《富平县志》载:墨玉“色重质腻,纹理细致,漆黑如墨,光洁如玉,极负盛名。”明末清初着名的“关中三李”之一,富平薛镇人李因笃在题为《唐陵墨玉》一诗序言中亦说“唐陵下有洞产石,名墨玉。取镌碑牌,甲于天下。”其诗说:“巨碛崔嵬百万层,唐家中叶起诸陵。青岭墨玉旋随辟,篆籀光芒到处征。”西起乾县,东至蒲城的唐王十八陵,除唐高祖献陵,均依山为陵。李诗中所说的唐陵,是指唐中宗定陵所在的凤凰山。日前我去定陵游览,犹见山上一个个张着黑乎乎大嘴的洞口,里面巨石层层,显然是当年民众采石留下的“石窝子”了。这些被当地人称为“石窝子”的采石点,如矿井样属于私产,拥有继承权和转让权。不过,随着近年政府实施封山,以加强对定陵和墨玉珍贵资源的保护,这些“石窝子”连同昔日热闹也就成为历史陈迹绝响了。据有关资料介绍,早在汉唐时,富平墨玉石便以其质地细腻坚韧,色泽乌黑发亮,叩击声清音脆,石层广厚少瑕,且耐酸碱,耐寒热,耐风化等特点而名闻名天下,成为帝王贵族陵墓前的碑碣石刻的首选石材。唐十八陵及其陪葬墓前的石碑石雕,绝大多数是用富平墨玉所制。历代名碑中,如秦李斯《峄山刻石》,东汉《曹全碑》,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柳公权《玄秘搭》、乾陵《无字碑》等等,都是以富平墨玉石刻制。今天西安碑林里的那些艺术珍品,究其“出身”,亦多是富平墨玉所制了。黄帝陵园中的出自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亲笔所书的石碑,以及江泽民、李鹏等国家领导人亲笔题写的碑石,还有前些年国家领导人赠送英国女王铜车马(高仿品)底座,也都是富平墨玉所制。

  富平墨玉背后,流传着一个动人故事。大意是说,有位披着黑纱的美丽仙女,被频阳(富平古称)北边沿山一带锦绣风光迷住,于是夜宿凤凰山,白天则游山玩水,而经她接触过的石头,竞变成了人间罕见的黑色玉石。后来,凤凰山下有个财主,为了独占这些稀世珍宝,遂心生恶念,欲把仙女抢回家里,好专为他点石成玉。这天夜里,仙女回到栖身的山洞,解下身披的黑纱,铺在一块石板上,正欲休息,早已躲在山洞暗处的财主突然扑来,吃惊的仙女慌忙逃出洞去,财主也紧随其后穷追不舍。追呀追呀,却不见了仙女踪影,财主失望之余,忽然想起刚才仙女遗落在山洞里的黑纱,忙又返回山洞去找,可是黑纱也不见了--原来,黑纱已融进石板,并把整个凤凰山的石头,也化作墨玉云云。传说是美丽的,不过真正赋予墨玉艺术生命的,还是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能工巧匠们。单说碑刻工艺,据原县文化馆干部安峥地先生生前讲,就有十一道工序:一是选石料。把采到的大块石料裁齐一个侧边,进行“选青”,即观察石层结构,选定其中最好的一层作为镌刻面。好的石材颜色青黑统一,质地细腻,里面不混含铁石微粒,镌刻起来软硬合适,字缘没有石屑脱落,易于“把棱”,刻出的字迹清晰完整;二是錾磨。选定镌刻面后,接下来做的便是对石材进行加工正形,使其面、背、顶、底及两侧六面达到面平棱正,尺寸合度。继而就是对镌刻面的錾平磨光了。在使用现代抛光技术之前,这一切全凭匠工的手感、眼力和经验,加上一些原始辅助工具来完成的;三是敷墨。在磨光的石面上滴水,用上品墨锭旋磨周到,晾干;四是上蜡。将蜂蜡加温拌人松墨搅匀,凝固后用烙铁加热,使墨蜡遍滴敷墨后的石面各角落,再用烙铁融蜡,滴遍墨石全面,待凝结后以蜡刀刮去浮蜡及浮物;五是批蒜。以大蒜在上蜡的石面上批檫一遍,以利于吸收和巩固后边“过字”工序的效果;六是审书。即对要刻的字仔细审读、揣摩,以掌握其运笔特点,风姿神韵,做到胸有成竹;七是渗纸。用猪油或植物油滴渗欲刻字的纸幅,然后以干纸覆盖,以熨斗烙之,使油均匀渗入纸幅;八是背描。用水调和辛红(有的还加入微量的醋),以毛笔润蘸辛红,缘着每个笔画背影的边沿精心描画,描时须内不见白,外不见黑(内白即把红线画在墨书笔画的外边,这样瘦画就变肥了。外黑则描的偏黑,把墨书的粗画变细了),且拉通贯气,不失墨字神韵;九是过字。把背描好的纸张平整固定在批过大蒜的石面上,以扭干的热毛巾,放在纸面上压渗,使纸受到潮热而紧贴于石面,再用毡片垫衬,以木榔头适度捶打,直至背描的辛红字迹清晰地落印在石面上为止。最后用热毛巾遍压锤击过的纸面受潮,揭取下来,妥为保存;第十道工序,便是成败在此一举的刻字了。此时早已成竹在胸的工匠,左錾右锤,錾柄对胸,一脸肃然中气沉丹田,凝神錾尖,拿捏恰到好处的锤击声响起,但见石屑纷落,呆板的石面渐渐变得灵动深刻起来,纸上的云烟风韵,在錾击锤声中,奇妙地成为石上永久的风景。大功告成后,最后一道工序,是修饰镌刻碑文,并清洗碑身左右两侧,刮去碑面余蜡,使之黑白分明。

  历代那些采用富平墨玉刻制的名碑,便是出自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富平籍能工巧匠之手。他们中间一些佼佼者的“绝活”,亦在民间广为传颂。如清末民初被誉为富平石刻行当“五虎上将()”之首的赵致祺,可谓石匠世家出身,其先祖赵信在六百余年前的元朝,便是石刻行当的领袖人物,曾以“提领”名义统管陕西石刻行业。自幼受此家庭环境熏陶且敏学聪颖的赵致祺,不仅继承了父辈手艺,且对我国古代书法大家钟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烦等人的作品,细心揣摩,领会神韵,故其镌刻出的石碑,非但刀法刚健流畅,不滞不呆,钟王之洒脱,颜欧之工谨,柳赵之秀媚,亦无不惟妙惟肖鲜活于刀下。他镌刻或复制的名碑,不仅散见于三秦大地,河南开封相国寺的一些复制的历史名碑,亦是出自他和富平一些石刻大家之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致祺晚年应青海塔尔寺之邀,为该寺雕刻汉藏合璧的碑碣经幢,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留下了富平石匠的不朽杰作。而在文物复制方面,富平籍工匠也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亦是“五虎上将()”之一、富平宫里镇南陵村人刘生荣复制的欧阳询书写的《虞恭公墓志》,经省文物专家鉴定,可与原碑(原碑字迹已漫漶不清)媲美,被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一并收藏的,还有他刻制的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此外,刘英贤为省历史博物馆复制的《曹全碑》《二王法帖》,也得到专家充分肯定和赞誉。原县文化馆干部何本善与其子女花了三年时间,为日本山梨县复制了西安碑林二十通名碑,以帮助建立其碑林公园,亦传为中日文化交流佳话。现在,以珍贵的墨玉资源为依托,富平已成为着名的石刻之乡,加上现代加工手段,石刻石雕产业更是如虎添翼,发展迅猛,已成为富平一大经济支柱产业。

联系我们
富平青玉石雕工艺厂
厂址:富平县宫里前进石雕园
全国客服电话:13709137884、13468758930
QQ:404222542
邮箱:
网址:www.fpsdw.com